7月21日,甘肃甘南雨雪风雹齐发,七月“大暑”局地突降飞雪。图为甘南州当地居民在雪中做核酸
除了甘肃下雪,新疆也下了!据《巴音郭楞日报》7月18日报道, 新疆和静县巴伦台镇片区飘起了雪花,让来到巴州旅行的游客感受到了“七月飞雪”。雪花飘落在草地上与远处的雪山相映成趣,过往游客纷纷拍照留念。
进入三伏以来,新疆多个地区出现降雪。 “7月12日,我们来到独库公路北段自驾游,半路遇到了雪,雪花还不小,但是落到地上就化了,没有形成特别明显的积雪。”湖北旅游客王先生告诉记者。
新疆阿勒泰雪景。受访者供图 图/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
除了甘肃、新疆,青海的高海拔地区也在“三伏天”迎来下雪!
受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影响, 7月17日,青海省海西州东部地区出现明显降水天气过程,其中, 天峻县木里镇出现降雪。据悉,17日22时木里镇开始出现降水,夜间降水较强,导致气温持续走低,出现雨夹雪天气现象,至18日04时转为降雪,过程累计降水量16.8毫米, 积雪深度达3.0厘米。
7月17日,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出现降雪天气 图/央视新闻
2.“三伏天”下雪罕见吗?
多地气象部门反馈,在高海拔地区,三伏天多地降雪只能算“少见”,但不算“罕见”。
记者查阅了相关基层台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记录报表发现,此次甘南州出现下雪的三个县中,碌曲县自1973年建站以来,“三伏天”出现降雪共9次;玛曲县自1967年建站以来,“三伏天”出现降雪天气共9次;夏河县自1965年建站以来,7、8月份没有出现过降雪天气。
数据:金满慧 制图/张娟
甘肃肃南县平均海拔3200米,昼夜温差大,冷空气遇上充足水汽就容易形成降雪。相对气温条件,水汽条件是制约当地出现降雪的主要因素。据统计, 当地入夏后出现降雪并不罕见,但“三伏天”出现如此大面积的降雪也属少见。
随着海拔升高,7、8月份出现降雪就越来越不“稀罕”。除了青海、甘肃、新疆以外,西藏自治区多地海拔超过4000米,高海拔地区和垭口一年四季都有下雪现象。
自1951年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,西藏自治区38个站点长序列数据统计显示,西藏历史上7月降雪共出现过103次。西藏7月下雪的地区,主要分布在那曲市大部、阿里地区、日喀则市南部、山南市南部等地。
3.“三伏天”下雪,成因为何?
我们熟悉的雪,其实就是降水的一种。当云层中的温度过低,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或水滴直接凝固,就是雪。较低的气温和充足的水汽条件,缺一不可。
今年7月多地的降雪成因,主要就是高海拔地区出现气温突降,加之水汽条件较好,造就了“三伏天飞雪”的景色。
以甘南州为例,州气象台台长吉哲君分析,这场降雪的成因是北方蒙古冷涡突然增强,冷涡底部分裂南下的冷空气与发展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“狭路相逢”,因而在当地自西向东形成了一次明显的降温降水天气过程。由于这次冷空气强度偏强,降温剧烈,配合上水汽输送旺盛,因此在玛曲、碌曲、夏河等高海拔地区形成降雪。
7月21日,甘肃张掖肃南县境内下起了大雪 图/新甘肃客户端
4.“三伏天”下雪暗藏气候资源?
在高海拔地区,“反季节”降雪若是发生在秋末,容易形成冻害,影响农作物、牧草产量。但 此时正处于盛夏季节,即便在高原山地,气温也相对较高, 积雪融化速度较快,对当地交通及牲畜觅食影响并不大。更重要的是, 降雪有效增加了土壤墒情,对牧草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。
7月17日,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出现降雪天气 图/央视新闻
另一方面,高原“三伏天飘雪”的场景不仅走红网络,也让很多人看到了“反季节旅游”的发展潜力。上述地区的气象专家告诉记者,虽然想看到“飘雪”需要合适的契机,但当地夏季少有酷暑天气,的确是避暑的好去处。
譬如,甘南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渡地段,是藏、汉文化的交汇带,是黄河、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,被誉为“青藏高原的窗口”。甘南州山峦重叠,河流纵横,自然景观也非常丰富, 遍布草原、湖泊、峡谷、河流、溶洞……当地夏季凉爽,日照时间时长,年平均气温为2.3至13.8℃。随着近年来旅游业、服务业的发展,当地非常适合挖掘避暑旅游潜力。
夏日的宕昌车拉大草原绿草如茵,风光旖旎。群鸭戏水、牛羊成群,一派生机盎然的草原美丽景象 图/每日甘肃
美丽的扎尕那大景区。甘肃迭部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西藏也是夏季避暑圣地。以桃花闻名的西藏林芝市 ,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,7至8月平均气温20℃左右,气候宜人,盛夏时节,这里成为游客休闲避暑的“天堂”。其中,林芝市鲁朗镇、山南市错那勒布沟,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达“舒适”月份不少于3个月,年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不低于1000个/立方厘米,都是盛夏避暑的好去处。
盛夏时节,西藏林芝市鲁朗旅游小镇气候宜人,成为游客休闲避暑的“天堂”。图为鲁朗旅游小镇的牧场(2020年7月26日摄)图/新华网
可以预见的是
随着暖湿化趋势显现
在我国西部高海拔地区
夏季出现降雪天气的概率
可能会有所增加
一方面
我们应慎重研判其背后的深远影响
另一方面
“反季节”的气候资源
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并挖掘
看看哪条微博留言说出了你的心声 图/新浪微博
END
人间骄阳正好风过林稍
成为更优秀的人 请务必加油(•̤̀ᵕ•̤́๑)ᵒᵏᵎᵎ
凌晨!“11分钟”的二舅刷疯了我的朋友圈!被彻底治愈了 2022-07-27
地理技巧丨知识这样记,课本一天就背完! 2022-07-27
2023高考倒计时315天:每日一练 2022-07-27
▐ 标签:高考地理资讯
▐ 来源:中国气象报社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▐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平台:高考地理 ID:gkdl100
我知道你 在看哦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