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秘苹果轮纹病发生规律,告诉你如何综合防治
李敏敏等
苹果轮纹病,又称“粗皮病”、轮纹烂果病,是由葡萄座腔菌 (Botryosphaeria dothidea)侵染所引起的病害 ,主要危害苹果枝干和果实。该病主要分布于中国、韩国、日本等国家,在我国的苹果、梨产区均有发生。苹果轮纹病随着金冠、富士等质优感病品种的推广,已成为生产上造成烂果的主要病害,一般果园轮 纹 烂 果 病 发 病 率 为 20%~30%, 重 者 可 达50% 以上,并且在果实贮藏期可继续发病,为害严重。山东省是我国的苹果主产区,轮纹病发生普遍,且近年来具有逐年加重的趋势,果园发病率超过 40%,严重影响果品质量和产业发展。
1 为害症状
苹果树轮纹病枝干染病典型症状是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暗褐色、水渍状或小溃疡斑,稍稍隆起呈圆形疣状。后失水凹陷,边缘开裂翘起,呈扁青灰色圆形 ,直径达1cm左右。因多个病斑密集,形成主干大枝树皮粗糙,故称“粗皮病”。果实染病多在近成熟和贮藏期发病,果实受害初以皮孔为中心出现浅褐色的圆形斑,后变褐色扩大,呈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向四周扩散,病斑组织软腐,最后烂果干缩成僵果。
2 发病规律
苹果轮纹病在不同苹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,凡皮孔密度大、细胞组织疏松的品种如金冠、富士、元帅、新乔纳金发病重,而国光、华冠、印度、新红星等品种发病轻。
病菌以菌丝体、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,这是初次侵染和连续侵染的主要菌源 。
于春季开始活动,随风雨传播到枝条上。在果实生长初期,因为有各种保护机制,病菌无法侵染。在果实膨大期之后,病菌均能侵入,其中从 7 月中旬到 8 月上旬侵染最多。侵染枝条的病菌,一般从 5 月份开始从皮孔侵染,并逐步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新病斑,翌年病斑继续扩大 , 形 成 病 瘤 , 多 个 病 瘤 连 成 一 片 则 变 为粗皮。
树冠外围果及光照好的山坡地果园,发病早;树冠内膛果及光照不好的果园,发病相对较晚。气温高于20℃,相对湿度高于75%或连续降雨,雨量达10mm以上时,有利于病菌繁殖和田间孢子大量散布及侵入,病害严重发生。山间窝风、空气湿度大、夜间易结露的果园,比坡地向阳、通风透光好的果园发病多;新建果园在病重老果园的下风向,离得越近,发病越多。果园管理差,树势衰弱,重黏壤土和红黏土,偏酸性土壤上的植株易发病,被害虫严重为害的枝干或果实发病重。
展开全文
3 防治技术
采取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策略,从农业、物理、生物、化学等多方面开展防治。
3.1 农业防治
合理用肥,增施磷、钾肥,合理施用氮肥,培育壮苗,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。科学灌溉,适量灌水,阴雨天或下午不浇水,预防冻害。田间小气候管理,做好通风降湿,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。
3.2 物理防治
压低菌源量,铲除越冬菌源,在早春刮除枝干上的病瘤及老翘皮,清除果园的残枝落叶,集中烧毁或深埋 。及时清园,发病期,及时清除病株残体、病果、病叶、病枝等。果实开始发病后,注意摘除病果深埋,果实贮藏运输前,要严格剔除病果以及其他有损伤的果实。
3.3 生物防治
利用中生菌素751、AT9706颉颃菌等进行防治。在苹果树轮纹病发生初期喷中生菌素751可湿性粉剂100倍液,10~15天喷药一次,每季最多使用3次,苹果采收时病果率为 0.45%, 而对照树病果率为2.32%,经中生菌素751处理的苹果,在贮存期病果率低, 耐贮存。AT9706 拮抗菌对苹果轮纹病菌落抑制效果明显, 50倍液抑制效果为100%。
3.4 化学防治
可使用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75%五氯酚钠粉100~200倍液。3月中下旬到4月初进行喷施药剂。在幼果期可以选择在落花后期进行喷药,使用 50% 复方多菌灵悬浮剂 1000 倍液,或30%碱式硫酸铜悬浮剂300倍液,或70%硫化钡可溶性粉剂 60~80 倍液喷雾防治,一个月 2次。进入8月可使用福美砷30~50倍液涂刷粗皮病部,可加药液1%的腐殖酸钠,促进树木生长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