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/3的男性、1/4的女性终身不婚,中国也会迈入“不婚社会”吗?

1/3的男性、1/4的女性终身不婚,中国也会迈入“不婚社会”吗?

2023年的终身未婚率,不管男女,均比2020年要高;

同时,男性的终身未婚率是高于女性的,比如2023年,男性终身未婚率是女性的近4倍!

最后,女性的终身未婚率上升速度更快。

2020年该数值还仅为0.24%,才过了3年,这个数值已经达到0.95%,翻了近3倍!

但这就高了吗?

不,我还看到了一组更夸张的数字。

02

日本的终身未婚率

上野千鹤子在其《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III:不那么努力也可以》一书中,披露了一组数据:

2000年左右,日本的终身婚率是女性5%,男性9%,都是绝对的少数派。

到2015年再次统计时,日本终生未婚率女性达到了14%,男性达到了23%,增长之势已相当迅猛。

但它仍未达到顶点!

据预测,20年后日本的终生未婚率会达到女性每四个人中有一个,男性每三个人中有一个。

一组相当夸张的数据!

(数据不同源于统计口径不同)

很多事实表明,中国的现在,就是日本的20年前。

作为同在东亚,早期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两个国家,中国和日本的国情有很多相似之处。

而日本由于种种原因,资本发展得比中国要早,因此遇到的问题也比中国要早。

这就是中国一个很好的范例,让我们能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提早发现,提前部署。

低生育率和老龄化便是其中之一。

对比中国2023年男性3.72%,女性0.95%的终身未婚率而言,日本2015年便已达到23%和14%。

是中国的10倍左右!

很明显,中国的低结婚率和低生育率仍会上升。

这是种种因素综合的结果,并不以国家或个人的意志而转移。

政策也许能在一时起作用,就比如二胎刚刚开放那两年短暂的剩余率上升。

但最终决定它的仍是客观规律。

03

低结婚率会带来什么呢?

1)首先是社会对单身会逐渐习以为常

当前中国社会,单身仍是少数人群。

因此单身人士就会经常遭遇父母催婚,逢年过节遇见亲戚朋友就会被问结没结婚,有没男/女朋友啊?

但是当未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时,他们便不是少数群体。

其他人必然无法忽视这样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。

这将改变人们的看法,使他们逐渐意识到,原来人的一生并不是只有结婚——生子——帮带娃——养老等死这一固定范式。

不是只有这样,才是正常人。

单身也是人生选项之一,单身也可以是成功的一生。

2)政治经济结构对单身人士更友好

少数群体为何会感受到受歧视?

因为他们确实被歧视了。

政治是分蛋糕的游戏,经济是逐利的游戏。

在政治上,少数群体因为人少,相应的话语权就小,在分蛋糕、做决策时,势必会更少考虑这个群体的利益。

在经济上,资本在产品、服务的设计上,由于其逐利性,对成不了规模的少数群体必然更少顾及,而使得适合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都会稀少。

但一旦他们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后,一切都会截然不同。

3)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的讨论将提上日程

《失控的照护》一书中说:老龄化问题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问题。

“人口的预测哪怕是十年、二十年,也几乎不会有太大偏差。现在说的什么老龄化,这种事早在二十年前,不,或许更久之前,人们应该就已经知道了。”

如果你现在就已经看到老年化的端倪,那么20年后,它只会比现在更加明显而严峻。

作为个人,我们要如何安然老去,要如何迎接这样的未来?

可以说,中国在公共方面基本上是没有准备好的,也缺乏足够的资源去推动它。

我们将它称之为“未富先老”。

而个人在时代的巨浪面前其实是不堪一击的,富裕的人群也许可以始终处于安全区域,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,都处在危险地带。

但是难作为并不是不作为的借口,如果我们多多看看日本人是怎么做的,也许能得出一些选择的原则。

另一方面,老年化也带来人际关系上的改变。

在《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III:不那么努力也可以》一书中,经常有人提问,要如何与自己80~90岁的父母相处,要如何与80~90岁的公婆相处。

你猜提问者自己几岁了?

60多岁了,好家伙。

年迈古稀,还没活明白,还是一个个看父母眼色的“妈宝男”“妈宝女”,那可太夸张了。

全文完,欢迎关注、点赞、在看,谢谢您!

参考资料:

澎湃新闻,上半年结婚登记数创新低,中国人真的不结婚了?

上野千鹤子,《上野千鹤子的私房谈话III:不那么努力也可以》

叶真中显,《失控的照护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面部填充哪个医院好?这份指南帮你避坑选对机构
2023年世界杯小组赛:谁能从死亡之组突围?
DNF单人卢克通关攻略

DNF单人卢克通关攻略

📅 07-15 👁️ 15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