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没有哪句话会让你听到时瞬间痛彻心扉?是面对亲人被送入急诊许久,医生出来后的一句“对不起,我们已经尽力了。”还是被恋人分手,原因是“你很独立,不需要别人疼爱。”又或是孩子忽然有一天告诉你“你好烦,离我远一点。”无论是哪一种,都会令处在当时情境中的人瞬间心情低落到谷底。
或许是因为写完上一篇关于《懂事的人注定没人疼》之后意犹未尽,总觉得有些情绪没有被妥善处理,所以才想再借着这篇文字让它平稳着落。但更多的是想聊聊对于“独立”与“哭泣”之间关系的思考。
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教会了我们遇事要懂得隐忍,不可喜怒形于色。于是,很多人学会了隐藏真实情绪。我总是用“面具戴的久了就摘不下来了”这句话来形容。也曾在关于微笑抑郁症的那篇文章里聊过很心疼这样的来访者。站在咨询师的角度,我是鼓励来访者可以寻找到一个自我感觉绝对安全的场所,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场,来将积攒已久的痛苦情绪发泄出来。但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怎么办?毕竟成年人的痛苦连悲伤都要计算好时间。
于是,我换了种方式,鼓励来访者或相熟的朋友能在生活中给自己一些“松弛感”,那怕是几分钟也好,把自己还给自己。但很遗憾,这些年来,我觉得这样的建议操作起来越来越吃力。如果把责任推卸给疫情催化的压力,未免有些逃避之嫌。就如同幸福本就是一种需要自己培养的能力,旁人的指手画脚懂得分辨就好。同样,悲观一点来想,能哭出来固然是好,如若不能呢?无数事实印证了,悲伤的最高境界是没有眼泪的。(真不希望有更多的人体会这种感受)
但,不可否认的是,哭泣的确是对于缓解情绪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。我们也远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坚强。那怎样才能让自己哭出来呢?以下,我想推荐几个小方法以供参考。
一、看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影视作品。跟着剧中主人公的命运将自己代入进去,如果能勾起尘封已久的记忆,那当然是件好事。因为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找到了形成今天某些性格缺陷的原罪,从而很有可能去治愈它。在这个过程中,不要担心自己会过分陷入自怜的情绪。因为处在这种情境中的我们所有的敏感、脆弱都是释放情绪的必经之路。
温馨提示:这种方式最好独自一人来完成。因为身处脆弱中的我们,身边人任何的细微之举,都会干扰到我们的情绪。更有可能会让我们迁怒于人,引发不必要的不良后果。但是,如果能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完成,则是更优选择。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:这就像是治疗一个溃烂的伤口,我们自己已经做到了打开伤口、剜出腐肉,此时此刻医生的作用就是给伤口缝合、上药,并提醒我们换药时间。
二、写日记。记得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过写日记也是一种整理自己心情的方式。这里说一个题外话。我鼓励我的来访者写自传。不要以为只有名人、成功人士才有资格写自传。我们每个行走于世的普通人的一生都是一部无可复制的传奇史。如果说阅读是与大师的灵魂交流;那写作,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。也是构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。向内求索,很多问题都能找到答案。
成年人的世界,没有容易二字。相信我,我们在写自传的时候,最先落笔的一定是印象中最深刻的那些事,尤其是那些一想起来依然会撩拨我们情绪的事件。那么很好,就把这些写下来。有些事情虽然可能过去了很多年,但当时的感受依然还在。或许我们可以用今天的视角换个方式去看待,但伤害就像是钉在木头上的钉子,即便是钉子拔出来了,木头上也会留下印记。
我的一位来访者告诉我,她在写这些的时候,手指根本停不下来,连去擦拭眼泪的间隙都没有。但当某件事写完了,她也就释然了。而有些时候,我们在回顾这些历史的时候,真的会很心疼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。这份艰辛就像是基石一般,铺垫起将来要走的路。
三、旅行。去一直想去而没来得及去的地方走走;去曾经留下过深刻印象的地方走走。旅途中,我们会遇到一些令我们为之感动落泪的人或事。也会遇到一些让我们为之气愤而落泪的人或事。更会遇到一些勾起我们无数回忆与无限畅想的人或事。相信无论哪一种,都能挑动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。
我始终喜欢如独行侠一样的背包客生活。纵然这个世界充满了无数不确定性,我们也不知道下一只“黑天鹅”会在何时来袭。但那些滑落眼角的泪水才是最真实的情感。
文章末尾,我们都知道压抑真实情绪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。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,我们会有“触景伤情”的感觉,是因为历史中的某些情绪从未被妥善处理过。就像是我本期讨论的主题“独立”与“哭泣”的关系。有些我们看似独立、坚强的人不是不哭泣,只是在我们未曾看到的时候。所以,给自己的理由,痛痛快快的大哭一场吧。相信哭泣的疗愈功能,也给自己一个“放下”的机会。用《霸王别姬》里的一句台词作为结尾:人终究得自己成全自己。
Ps:我极其反感且鄙视那些以我们独立为借口,而逃避责任的人。
完